9月12日晚,太阳成城集团tyc234cc古天乐举行新生入学教育暨寰球行知录分享会活动。作为2025级新生教育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邀请暑期参与过国际科考项目的三位同学,为本硕博新生们讲述了他们在海外实践中的见闻与思考。这场持续三个小时的寰球行知录分享活动,不仅成为了连接太阳成城集团tyc234cc古天乐与世界的思想桥梁,更是一堂生动的新生启蒙课,为初入国关殿堂的学子们绘制了一幅充满学术张力与无限可能的全球图景。

徐梓宁:行走中的学术观察与思考
2023级本科生徐梓宁是这次分享的开篇者,他参加了“志合山海:探求全球治理中的中国足迹”全球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项目足迹遍布德国、荷兰多个学术重镇。“我们带着学术视角走进欧洲,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访,更是一种对外认知视野的根本性拓展。”在他看来,国关人的核心能力——国际视野与国际分析能力,正是在这样的实地考察中得以淬炼。

他的分享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在国际法庭和总领事馆的参访中,他观察到现实主义仍然是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但这种现实主义的实践却远比教科书上描述的复杂。“这是一种个人与群体认知的双向互动过程,”徐梓宁强调,“民间外交正在让不同地区的人构建出对一个国家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往往超越了官方叙事的边界。”在科考实践中,徐梓宁的思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观察,进入了学术探究的深层领域。
林煜:全球治理的框架性解析
2022级本科生林煜同学同样参加“志合山海:探求全球治理中的中国足迹”全球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他的分享则以“山海无界,志合则远”为主题,构建了一个更为宏大的全球治理分析框架。

在制度逻辑层面,林煜观察到国际制度正从单一中心走向多元节点,中国正在从制度的参与者转变为制度的塑造者。这既是战略选择,也是全球治理的观念性贡献。技术逻辑的思考则展现了林煜分析的深度。他认为技术是一种塑造全球网络的知识权利。全球化正在成为数据算法与个人认知的交织体,而数字丝绸之路可能是未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贡献智慧的重要路径。最为精彩的是他对信任逻辑的剖析。他认为信任危机可能是全球治理最大的危机之一,国家之间的信任正在被侵蚀,而重建信任需要通过文化沟通和身份构建来实现。林煜最终强调,全球治理不能强调某一维度,而应该在制度、技术与信任之间寻找平衡,全球治理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现实。
祝文韬:一场模拟外交的深度体验
2023级硕士研究生祝文韬参加了“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全球谈判大会与联合国欧洲总部参访活动”。这次活动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课程学习、课后交流和结课模拟相结合。

“模拟谈判就像一场大型的剧本杀,我们扮演不同的利益攸关方。”祝文韬生动地描述了在苏黎世大学的全球谈判大会经历。在他看来,谈判不仅是理论、技巧和实践的结合,更是理解与共情他人的过程。外事谈判模拟被他称为“有趣的田野实践课”,这种沉浸式体验让他更加加深了对国际组织工作的理解。
在分享的最后,祝文韬倡议同学们不应简单将世界与中国分开讨论,而应关注“世界中的中国”。个人的命运与时代、与世界发展同频共振,要把握机会、勇敢尝试。
师者引路,启迪新思
活动最后,两位老师的点评为这场分享增添了思想深度。宗华伟老师代表公司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公司资源,在国际化方向让自己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宗老师强调要防止过早的思维固化与僵化,鼓励同学们“走到前沿,走得更广阔”,关注那些“在规则之上的内化的知识”,通过实践推动新知。

李途老师则从谈判课程的角度补充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全球模拟谈判中,老师清楚地看到国际组织缺乏中国人才。“我们生活在崛起的中国,但面临非常多的困境。”她鼓励同学们代表中国发出更多的声音,这种声音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

三位同学的经历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南大国关人的学术素养和全球视野。他们在探索世界的同时,也在探索自己作为国关人的定位和使命。本次“寰球行知录”分享会不仅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海外实践分享,更是一堂独具特色的新生入学教育课。对新生同学而言,这恰恰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期待新生们以此为起点,在太阳成城集团tyc234cc古天乐开启属于自己的精彩旅程,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逐步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的国际关系人才。

(文字/杨君雅 图片/黄敏)

